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鼻咽癌的药物治疗需根据临床分期和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常用方案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顺铂、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是基础化疗方案;尼妥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靶向及免疫药物适用于特定人群。
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是鼻咽癌一线化疗方案,通过破坏癌细胞DNA抑制肿瘤生长。吉西他滨作为替代选择可用于顺铂不耐受患者,多西他赛则常用于二线治疗。化疗需配合放疗同步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药物组合。
尼妥珠单抗针对EGFR过表达的局部晚期鼻咽癌,可增强放疗敏感性。安罗替尼作为多靶点抑制剂适用于转移性鼻咽癌,需监测高血压等不良反应。靶向药物使用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认生物标志物表达。
帕博利珠单抗等PD-1抑制剂用于PD-L1阳性复发转移性鼻咽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提升客观缓解率。免疫治疗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肺炎等副作用,需定期进行CT评估和肝功能监测。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用于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阿瑞匹坦可预防化疗相关性呕吐。治疗期间需配合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口腔黏膜保护剂缓解放射性口腔炎。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康莱特胶囊可能改善晚期患者生存质量。中药使用需在肿瘤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与靶向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鼻咽癌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NCCN指南分层管理,早期患者以同步放化疗为主,晚期侧重系统药物治疗。治疗期间建议高蛋白饮食配合适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肿瘤标志物。出现严重骨髓抑制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放疗区域皮肤避免阳光直射并使用医用防护喷雾。所有药物均需在肿瘤专科医师评估后使用,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