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截肢通常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未及时控制、足部压力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血糖、清创抗感染、血管重建、减压治疗、截肢手术等方式干预。
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神经变性,足部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患者需通过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控制血糖,配合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足部痛觉减退,患者无法感知微小创伤。表现为足底麻木、蚁走感,易出现溃疡且愈合困难。需使用甲钴胺修复神经,同时每日检查足部并使用减压鞋垫。
下肢动脉硬化导致足部供血不足,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皮肤温度降低。可通过血管造影评估,严重者需行球囊扩张术或搭桥手术改善血供,配合西洛他唑改善微循环。
足部溃疡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厌氧菌感染时,可能引发骨髓炎或坏死性筋膜炎。需进行细菌培养后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等抗生素,并行清创引流术控制感染。
当出现湿性坏疽或气性坏疽时,毒素吸收可能危及生命。此时需急诊行截肢手术,常见术式包括经跖骨截肢、小腿截肢,术后需持续控制血糖并预防幻肢痛。
糖尿病患者应坚持低GI饮食如燕麦、糙米,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游泳、骑自行车,严格戒烟限酒。每半年检查一次下肢动脉彩超和神经传导功能,选择透气鞋袜并避免赤足行走。出现足部破溃需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降低80%截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