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每日运动频率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通常建议2-3次,每次20-30分钟,可选择餐后散步、快走、游泳等低至中等强度运动。
餐后1小时进行10-15分钟低强度运动能有效控制血糖峰值,如靠墙静蹲、踮脚尖或室内踱步。此类活动可刺激骨骼肌摄取葡萄糖,避免餐后血糖剧烈波动。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需选择坐姿抬腿等安全动作。
每日1次持续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推荐游泳、骑自行车或椭圆机训练。运动强度应达到微微出汗但能正常对话的状态,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存在视网膜病变者需避免跳跃类运动。
每周2-3次抗阻训练能增加肌肉葡萄糖利用率,使用弹力带或自重训练完成深蹲、俯卧撑等动作。每组8-12次重复,完成2-3组,组间休息1分钟。合并高血压患者训练时需保持正常呼吸节奏。
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可降低全天血糖曲线下面积,进行提踵、颈部环绕等办公室友好型运动。累计每日站立时间达4小时以上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降低0.5%-1%。
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日需进行10分钟平衡练习,如单腿站立、脚跟行走等。这类训练能预防跌倒风险,同时通过激活核心肌群间接改善血糖代谢。合并周围血管病变者应在扶手旁进行训练。
运动前后需监测指尖血糖,避免空腹运动或胰岛素作用高峰时段剧烈活动。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运动鞋袜,携带快速升糖食品。持续血糖监测显示,分次运动比单次长时间运动更利于全天血糖平稳。结合地中海饮食与阻抗训练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5%-2%,运动间歇期可进行足部护理与关节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