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剖腹产后水肿可通过抬高下肢、适度活动、饮食调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血液循环受阻、钠水潴留、淋巴回流障碍、术后炎症反应、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引起。
术后卧床时用枕头垫高双腿,保持脚踝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每日坚持3-4次,每次20分钟,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配合踝泵运动脚尖上下摆动可增强效果。
术后24小时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床边活动,如缓慢行走5-10分钟,每日2-3次。早期活动能激活肌肉泵作用,加速淋巴液循环,但需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
控制每日盐分摄入低于5克,避免腌制食品。增加高钾食物如香蕉、菠菜,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2升,分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由专业康复师进行气压治疗或手法淋巴引流,通过梯度压力促进体液循环。可配合冷热交替敷法冷敷10分钟→热敷5分钟循环,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肿胀感。
严重水肿合并低蛋白血症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在医生指导下可短期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或迈之灵片改善静脉功能。禁止自行服用消肿药物。
剖腹产后水肿的护理需结合饮食管理与适度运动,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及下肢围度。建议选择红豆薏米粥、冬瓜汤等利水食材,进行产后康复操等低强度运动。若72小时后水肿持续加重或出现单侧肢体肿胀、皮肤发红发热,需立即排除深静脉血栓可能。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保持伤口干燥清洁,穿着医用弹力袜可辅助预防水肿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