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里有气泡要警惕四种病

王晏美 主任医师

王晏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胃里有气泡可能与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有关。

1、胃炎:

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等因素引起。胃黏膜受损后,胃酸分泌异常,可能导致胃内气体增多,出现气泡感。治疗胃炎需根据病因进行,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停用刺激性药物、调整饮食习惯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2、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黏膜深层组织的损伤,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等引起。溃疡部位可能导致胃内气体滞留,产生气泡感。治疗胃溃疡需针对病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停用刺激性药物、使用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等。严重时需进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

3、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疾病,常由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胃排空延迟等引起。反流时可能伴有气体进入食管,导致胃里有气泡感。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通过调整饮食、避免过饱、抬高床头等生活干预,必要时使用抑酸药、促胃动力药等药物。

4、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上腹不适、腹胀、早饱等症状,可能与胃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等因素有关。胃动力不足可能导致气体滞留,出现气泡感。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减轻压力、规律作息等生活干预,必要时使用促胃动力药、消化酶等药物。

胃里有气泡时,建议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减少暴饮暴食,保持饮食规律。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有助于缓解胃肠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