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甲醛环境可能增加白血病风险,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需结合暴露浓度和个体差异综合评估。
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主要与髓系白血病风险相关。其致病机制在于甲醛可导致造血干细胞DNA损伤,干扰骨髓正常造血功能。职业暴露人群(如板材加工、殡葬从业者)若持续接触超标甲醛5年以上,患病风险较普通人升高1.5-2倍。家庭环境中,当甲醛浓度持续超过0.1mg/m³时,建议立即采取通风或专业治理措施。
接触甲醛初期多表现为黏膜刺激症状,如眼结膜充血、咽喉肿痛等。此时造血系统损伤尚属可逆阶段,及时脱离污染环境后,异常血常规指标通常可在3-6个月内恢复。此阶段定期监测血常规尤为重要,重点关注淋巴细胞比例和血小板计数变化。
持续10年以上职业暴露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生率显著增加,这是白血病前期病变。典型表现为持续性的白细胞减少伴病态造血,约30%患者会在2-3年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日常生活中,新装修房屋建议空置6个月以上,经专业检测合格后再入住。
降低风险需多维度干预:优先选择环保等级E0级以上的装修材料,装修后保持每日通风不少于4小时;使用活性炭包配合空气净化器时,需定期更换滤芯;常春藤、绿萝等植物辅助吸收甲醛效果有限,不能替代专业治理。建议高危职业人群每半年进行血常规和骨髓穿刺检查,普通人群入住新装修房屋前应委托具有CMA资质的机构检测甲醛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