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打避孕针需警惕子宫内膜增生、静脉血栓栓塞、骨质疏松和乳腺疾病四种健康风险。避孕针的主要成分为孕激素,长期使用可能通过激素水平变化引发相关疾病。
长期使用避孕针可能抑制子宫内膜正常脱落,导致异常增厚。典型表现为月经量减少或闭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突破性出血。建议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若出现异常出血需及时就医,必要时通过诊刮术或宫腔镜评估内膜状态。
孕激素可能改变凝血功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常见症状包括单侧腿部肿胀、疼痛,严重时可引发肺栓塞。高风险人群如吸烟者、肥胖者应避免使用注射避孕,出现呼吸困难或胸痛需立即急诊处理。
避孕针可能加速骨量流失,特别是连续使用超过2年者。早期多无症状,后期可能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建议使用者每日补充1000毫克钙和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激素作用可能刺激乳腺组织增生,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形成。约15%使用者会出现良性乳腺囊肿,极少数可能影响乳腺癌筛查准确性。建议每月自检乳房,40岁以上女性每年接受乳腺钼靶检查。
使用避孕针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豆制品、深海鱼类等天然雌激素食物。每周进行3次以上负重运动如快走、跳绳以维持骨密度。避免吸烟饮酒,控制咖啡因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00毫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指标,出现持续头痛或视力变化需立即停药就诊。建议每6个月进行妇科体检,包括宫颈癌筛查和肝肾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