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胎记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外观特征进行初步辨别。胎记通常为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的皮肤色素沉着或血管异常,形状规则且边界清晰,颜色稳定不扩散。
胎记颜色多为棕色、黑色、红色或蓝灰色,形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块。咖啡斑表现为均匀的浅棕色,血管瘤则呈现鲜红或暗红色隆起。蒙古斑常见于腰骶部,为蓝灰色片状斑块,随年龄增长可能淡化。
良性胎记生长速度缓慢,面积与颜色保持相对稳定。色素性胎记如太田痣会随身体等比例扩大,但不会突然增厚或颜色加深。血管瘤类胎记可能在婴儿期短暂增生,1岁后逐渐消退,若持续增大需警惕病理性改变。
普通胎记触感与周围皮肤一致,无疼痛瘙痒。皮脂腺痣表面粗糙呈颗粒状,黑毛痣可能伴有毛发增生。若胎记区域出现溃烂、渗液、卫星灶或快速隆起,可能与黑色素瘤等皮肤病变有关,需及时就医鉴别。
日常观察需记录胎记大小、颜色变化及周围皮肤状态,避免反复摩擦刺激。建议每年拍摄对比照片监测变化,外出时做好防晒。若发现胎记边缘呈锯齿状、颜色不均匀或直径超过6毫米,应至皮肤科进行皮肤镜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