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抽搐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多数情况下,宝宝出现肢体不自主抽动、眼神呆滞或呼吸暂停等现象时,需警惕抽搐可能。观察发作时的具体表现是判断关键,如四肢僵硬、节律性抽动或意识丧失等典型症状。

一、生理性抖动与病理性抽搐的区别: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常出现睡眠时肢体抖动,属于生理性现象,通常轻柔触碰即可停止。病理性抽搐则表现为突发性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抽动,可能伴随眼球上翻、面色青紫,发作后宝宝多呈现疲倦状态。若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24小时内反复发作,需立即就医。

二、常见病因分析: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抽搐最常见原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体温骤升时全身性抽搐。癫痫发作可能与遗传或脑损伤相关,发作形式多样,需脑电图确诊。低钙血症引起的抽搐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伴随手足搐搦或喉痉挛。电解质紊乱如低血糖、低镁血症也可能诱发抽搐,需通过血液检查明确。

三、家庭应急处理措施:

发作期间保持宝宝侧卧位,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窒息,避免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物品。记录发作时间、表现形式及诱因,用手机拍摄视频便于医生诊断。高热惊厥可物理降温,但禁止酒精擦浴。既往有抽搐史的宝宝需定期随访神经科,按医嘱补充维生素D或服用抗癫痫药物。

日常需注意维持宝宝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与均衡营养,6月龄后及时添加富含钙铁的辅食。避免过度包裹引发高热,接种疫苗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早产儿或发育迟缓的婴儿应加强生长发育监测,定期评估神经行为发育水平。如发现宝宝存在眼神不追物、肌张力异常等表现,需尽早就诊排除脑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