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如何治疗

郑丽华 主任医师

郑丽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肠梗阻可通过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液体复苏、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道肿瘤、肠扭转、粪石堵塞、肠套叠等原因引起。

1、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引流胃肠道内积气积液,降低肠腔内压力。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早期,能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操作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实施,同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

使用解痉药如山莨菪碱缓解肠道痉挛,抗生素如头孢曲松控制感染,生长抑素如奥曲肽减少消化液分泌。药物选择需根据梗阻类型和并发症情况,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3、液体复苏:

通过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肠梗阻患者因呕吐禁食易出现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需监测血生化指标调整补液方案,维持每日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

4、手术治疗:

适用于绞窄性肠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常见术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造瘘术等。术后需注意腹腔引流管护理,逐步恢复肠内营养。

5、中医调理:

采用大承气汤等方剂通里攻下,配合针灸足三里、天枢等穴位促进肠蠕动。需在解除机械性梗阻前提下使用,禁用于完全性肠梗阻急性期。

肠梗阻患者恢复期应遵循渐进式饮食原则,初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逐步过渡至低渣半流质。每日少量多餐,避免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可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卧床期间需做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CT,观察有无肠粘连复发。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