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饮食指导

张博 副主任医师

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抗炎食物、避免诱发食物、保持营养均衡、控制体重等方式改善症状。饮食干预需结合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性化调整。

1、调整结构:

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全谷物和蔬菜占比至每日饮食的50%,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每日保证3-5份不同颜色的蔬菜,主食选择糙米、燕麦等低升糖指数食材。合理分配三餐热量,晚餐不宜过饱,避免夜间炎症加重。

2、抗炎食物:

优先选择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每周摄入2-3次三文鱼或鲭鱼。每日补充20-30克坚果,核桃和杏仁含有多酚类物质。深色浆果如蓝莓、黑枸杞富含花青素,可抑制炎性因子产生。烹饪使用初榨橄榄油,其橄榄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

3、忌口食物:

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肉汤,减少关节尿酸盐沉积。避免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炸食品和加工零食。控制精制糖摄入,每日添加糖不超过25克。部分患者对茄科植物敏感,需观察土豆、番茄等食物是否加重症状。

4、营养均衡:

每日补充优质蛋白质,鸡蛋、豆制品和去皮禽肉各占1/3。钙质摄入量需达到800-1000毫克,通过乳制品、豆腐和深绿色蔬菜补充。同时注意维生素D的协同补充,每周2-3次日光浴促进钙吸收。贫血患者应增加血红素铁摄入,适量食用红肉和血制品。

5、体重管理:

通过饮食和运动结合将BMI控制在18.5-23.9范围,减轻关节负荷。肥胖患者采用渐进式减重策略,每周减重0.5-1公斤。肌肉量不足者需增加乳清蛋白摄入,配合抗阻训练维持肌肉功能。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促进能量代谢。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建立长期饮食记录,观察特定食物与症状发作的关联性。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高温煎炸产生的糖基化终产物。适当饮用绿茶、姜茶等抗炎饮品,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合并骨质疏松者需增加钙质和维生素K2的摄入,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配合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疾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