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脊髓空洞症患者出现巴氏征阳性主要表现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引出及肌张力增高。巴氏征阳性是脊髓空洞症常见的神经系统体征,通常与锥体束受损有关。
脊髓空洞症累及锥体束时,可导致深反射活跃或亢进。常见表现为膝跳反射、跟腱反射明显增强,叩诊锤轻叩即可诱发强烈反射动作。这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下运动神经元失去抑制所致。
典型的巴氏征表现为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扇形展开。检查时用钝器划足底外侧缘,阳性反应提示锥体束损害。脊髓空洞症患者出现此体征说明空洞已压迫或损害皮质脊髓束。
患者可表现为折刀样肌张力增高,被动活动肢体时阻力突然增大后减弱。这种肌张力变化多见于下肢,与锥体束对脊髓前角细胞抑制减弱有关。严重者可出现痉挛性步态。
部分患者会合并肌力减退,表现为下肢沉重感、行走费力。这与锥体束纤维部分受损有关,但不同于完全性瘫痪,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特征性表现。
典型脊髓空洞症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痛温觉减退而触觉保留的感觉分离。当合并巴氏征阳性时,提示空洞范围已扩展至脊髓侧索及后索,造成多系统损害。
脊髓空洞症患者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需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抗痉挛体位摆放等。饮食应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以维持肌肉功能,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有助于神经修复。建议进行水中运动减轻肢体负重,避免过度疲劳。日常需注意皮肤护理防止感觉减退区域受伤,使用辅助器具预防跌倒。气温变化时注意肢体保暖,定期复查磁共振监测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