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补钙还会得骨质疏松

王亮 副主任医师

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经常补钙仍可能发生骨质疏松,主要与钙吸收效率下降、维生素D缺乏、激素水平失衡、运动不足、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钙吸收下降:

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弱,尤其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减少会抑制钙质沉积。长期服用抑酸药物或存在慢性肠炎时,钙吸收率可能不足20%。需联合维生素D补充并定期检测血钙浓度。

2、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和骨骼矿化,每日需400-800IU。室内活动过多、防晒过度会导致合成不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30ng/ml时,补钙效果显著降低。

3、激素失衡: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加速骨钙流失,甲状腺素过量同样破坏骨代谢平衡。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骤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每年可导致3%-5%的骨量丢失。

4、运动刺激不足:

骨骼需力学刺激维持强度,长期卧床者每周流失1%骨量。快走、太极拳等负重运动能促进成骨细胞活性,每日30分钟以上锻炼可提升补钙效果。

5、疾病与药物影响:

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会引发炎症性骨溶解。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等长期使用可干扰钙磷代谢。这类患者需每6个月监测骨密度并调整补钙方案。

预防骨质疏松需综合干预: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搭配深绿色蔬菜;选择哑铃操、八段锦等抗阻力运动;6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骨密度检查。避免吸烟酗酒,控制咖啡因摄入量在每日300mg以下。合并慢性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补钙计划,必要时联合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或甲状旁腺素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