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摘除后有什么影响

李延忠 主任医师

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扁桃体摘除后可能出现短期不适和长期免疫调节变化,主要影响包括术后疼痛、出血风险、饮食习惯改变、免疫防御范围缩小以及睡眠呼吸改善。

1、术后疼痛:

扁桃体摘除后1-2周内常见咽喉部疼痛,尤其吞咽时加剧。疼痛源于手术创面暴露于口腔环境,受食物摩擦和唾液刺激。可通过医生指导使用镇痛药物缓解,冷流质饮食有助于减轻不适感。

2、出血风险:

术后7天内存在继发性出血可能,多因创面伪膜脱落或剧烈咳嗽导致。表现为口吐鲜血或频繁吞咽动作,此时需立即就医处理。儿童出血发生率约3%-5%,成人略低但需更严密观察。

3、饮食改变:

术后需维持2周低温软食,避免酸性、坚硬或高温食物刺激创面。推荐米汤、蒸蛋、土豆泥等低纤维食物,每日少量多次进食保证营养摄入,忌用吸管以防负压引发出血。

4、免疫调节:

扁桃体作为次级淋巴器官,其缺失会使咽部IgA分泌减少,但对整体免疫功能影响有限。残余淋巴组织会代偿部分功能,呼吸道感染频率可能降低但严重程度不受显著影响。

5、呼吸改善:

病理性肥大扁桃体切除后可解除上气道阻塞,儿童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症状多能缓解。成人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术后咽喉异物感和反复发作性咽痛通常显著减轻。

术后恢复期需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6-8次,避免剧烈运动及用力擤鼻涕。2周后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优先选择高蛋白食物促进黏膜修复。长期需注意增强体质锻炼,冬季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对咽部刺激,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弥补局部免疫空缺。观察发现多数患者在术后3个月能完全适应生理变化,儿童患者生长发育往往较术前更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