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肠癌腹泻与一般腹泻在病因、症状特征及伴随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肠癌腹泻通常由肿瘤刺激肠道黏膜、肠腔狭窄或分泌异常引起,多表现为排便习惯突然改变、血便或黏液便;一般腹泻则多与感染、饮食不当或肠易激综合征相关,以水样便和腹痛为主。主要区别包括病程持续性、伴随症状、粪便特征、全身反应及治疗效果五个方面。
肠癌腹泻呈进行性加重,持续时间超过2周且常规止泻治疗无效,可能与肿瘤持续生长导致肠梗阻或黏膜溃烂有关。一般腹泻多为急性发作,病程在1周内自愈,如病毒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肠癌腹泻常合并体重下降、贫血或腹部包块,因肿瘤消耗营养或出血所致。一般腹泻多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等感染症状,如细菌性痢疾或诺如病毒感染。
肠癌腹泻粪便多混有暗红色血液或坏死组织,因肿瘤破溃出血;部分出现细条状便,提示肠腔狭窄。一般腹泻以黄色水样便为主,细菌感染时可出现绿色黏液便。
肠癌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盗汗等肿瘤热症状,晚期可见恶病质。一般腹泻引起的脱水可导致口渴、尿少,电解质紊乱时出现肌痉挛。
肠癌腹泻对抗生素或止泻药反应差,需手术切除肿瘤或放化疗才能缓解。一般腹泻通过补液、蒙脱石散或益生菌治疗可快速改善。
长期腹泻患者需关注排便频率变化及粪便性状,每日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建议增加高蛋白、低渣饮食如蒸鱼、嫩豆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度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可改善肠道蠕动功能,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有助于增强免疫力。40岁以上人群出现不明原因腹泻时,应及时完成肠镜及肿瘤标志物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