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止咳化痰药如氨溴索。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多数情况下无需抗病毒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用于缓解发热和咽痛症状。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并减轻疼痛,适用于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明显不适的情况。使用前需排除药物禁忌症,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对乙酰氨基酚。
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可改善打喷嚏、流涕等过敏样症状。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可能引起嗜睡,从事驾驶或高空作业者应避免使用。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
右美沙芬或氨溴索分别针对干咳和痰液黏稠症状。右美沙芬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镇咳作用,痰多者不宜单独使用。氨溴索能分解痰液中的酸性黏多糖纤维,促进呼吸道纤毛运动,适用于伴有黄色黏痰的情况。
咽痛明显时可选用含有利多卡因的咽喉喷雾剂,鼻塞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减充血剂如赛洛唑啉鼻喷剂。局部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效快且全身副作用小,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以避免反跳性充血。
连花清瘟胶囊或板蓝根颗粒等中成药可能缓解症状。部分中药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但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使用时应关注可能的胃肠道反应或过敏现象。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期间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温蜂蜜水或柠檬水可舒缓咽喉不适。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