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疾病认知、治疗选择、日常护理、社会支持和长期预后五个方面。
患者及家属首先需要了解疾病的具体诊断名称与临床表现。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核心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及情感淡漠;抑郁症则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需明确疾病并非性格缺陷或意志薄弱导致,而是与神经递质失衡、脑结构异常等生物学因素相关。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干预。
治疗方式需根据疾病类型制定综合方案。药物治疗中,奥氮平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症状控制,舍曲林常用于抑郁症的一线治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患者错误认知模式。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有效。所有治疗均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家庭护理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8小时睡眠。饮食注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及B族维生素的粗粮。避免患者接触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家属应学习非暴力沟通技巧,记录症状变化日记,定期陪同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社区康复机构可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加入病友互助小组能减轻病耻感。家属可通过心理咨询缓解照护压力。依法申请残疾鉴定可获得医疗费用减免等政策支持,部分地区还提供免费服药项目。
多数精神疾病需长期管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规范服药可使复发率降低60%。定期评估认知功能与社会适应能力是关键指标。随着脑科学研究进展,新型药物不断涌现,早期系统治疗患者中有75%能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能力。
建议家属掌握急救措施如应对躁狂发作的约束技巧,家中需移除危险物品。每周安排三次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分泌的内啡肽有助于情绪稳定。烹饪时多选用富含色氨酸的香蕉、牛奶等食材促进血清素合成。建立包含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社工在内的多学科支持网络,定期参加医院举办的家属课堂更新照护知识。通过培养绘画、园艺等兴趣爱好帮助患者重建生活节律,康复期可尝试养宠物作为情感寄托。注意观察季节变化对病情的影响,春秋季高发期需加强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