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突发脑出血最佳抢救时间为发病后4-6小时内,实际抢救窗口期受出血部位、出血量、基础疾病、年龄及就医速度等因素影响。
基底节区出血抢救时间可延长至12小时,脑干出血则需在3小时内干预。不同脑区对缺氧耐受性差异显著,功能区出血常伴随偏瘫或失语,需更早清除血肿以减轻神经损伤。
30毫升以下出血可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超过50毫升需6小时内手术减压。血肿占位效应会导致颅内压骤升,大量出血时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增加7%。
高血压患者血管脆性高,再出血风险倍增,需在4小时内控制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微循环障碍明显,需同步监测血糖防止继发性脑损伤。
70岁以上患者代偿能力下降,黄金抢救期缩短至3小时。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肿吸收速度较慢,早期清除血肿可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发病后1小时内送达医院者预后显著改善。院前急救需保持患者头高30度体位,避免剧烈搬动,监测意识瞳孔变化。
脑出血急性期后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多食用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康复期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从手指屈伸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平衡练习,配合针灸改善肢体痉挛。定期监测血压并保持情绪稳定,睡眠时采用侧卧位预防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