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萎缩性胃炎怎样好得快

黄玉红 主任医师

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非萎缩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控制压力和定期复查等方式加速恢复。非萎缩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不良饮食习惯和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饮食调整是非萎缩性胃炎恢复的基础。避免辛辣、油腻、过酸或过甜的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蒸蛋等,少量多餐,减轻胃部负担。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和新鲜蔬菜,促进胃黏膜修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和酒精类饮品,这些物质可能加重胃部不适。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硫糖铝,以及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用药期间需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部分药物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头晕或腹泻,应及时告知

3、改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对胃部健康至关重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胃酸分泌异常。戒烟可降低胃黏膜损伤风险,改善胃部血液循环。适当运动如散步或瑜伽,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避免饭后立即躺卧,防止胃酸反流。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减少腹部压力对胃部的影响。

4、控制压力:

精神紧张可能加重胃炎症状。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过度劳累和工作压力,适当安排休息时间。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可能影响胃部供血和黏膜修复。

5、定期复查:

定期胃镜检查和随访可监测病情变化。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确保感染完全清除。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记录饮食和症状变化,便于医生评估。避免自行判断病情,延误治疗时机。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管理,防止胃炎复发或进展。

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温度适宜,避免过烫或过冷食物刺激胃黏膜。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健脾养胃食材,避免空腹食用酸性水果。保持心情愉悦,建立规律的进食时间。症状缓解后仍需维持健康生活方式,防止复发。若出现持续上腹痛、黑便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胃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