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肝治疗、戒酒、停药观察、生活方式调整、心血管治疗等方式改善。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病毒复制会直接损伤肝细胞膜,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释放入血。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等药物,同时配合水飞蓟宾等保肝药物。
长期过量饮酒会引发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伴转氨酶升高。治疗核心是严格戒酒,重度患者需补充B族维生素,若出现黄疸需住院进行静脉营养支持。
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等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可能引起转氨酶异常。典型表现为用药后2-8周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解毒。
肥胖、高脂血症导致的肝细胞脂肪沉积会伴随轻度转氨酶升高。建议通过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来减轻体重,合并代谢综合征者需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
心肌细胞坏死时也会释放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多伴有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需紧急进行冠脉造影评估血管堵塞情况,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或溶栓治疗。
日常应保持低脂低糖饮食,每日摄入30克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腌制食品。每周进行5次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控制BMI在18.5-23.9之间。定期复查肝功能,若转氨酶持续超过正常值3倍或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需立即肝病科就诊。注意避免使用成分不明的中药制剂,服用处方药期间禁止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