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睡眠质量不好可通过调整作息习惯、改善睡眠环境、控制饮食摄入、缓解心理压力、适当运动等方式改善。睡眠质量不佳通常由作息紊乱、环境干扰、饮食不当、情绪焦虑、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生物钟,建议固定每天入睡和起床时间,避免周末过度补觉。白天减少午睡时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
卧室温度维持在18-22摄氏度,使用遮光窗帘隔绝光线干扰。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和透气性好的枕具,定期更换床品。必要时可使用白噪音机掩盖环境杂音,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氛围。
晚餐不宜过饱或空腹入睡,避免高脂辛辣食物。睡前4小时限制咖啡因摄入,包括咖啡、浓茶和巧克力。少量饮用温牛奶或小米粥有助于安神,但需控制饮水量以防夜尿中断睡眠。
长期焦虑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入睡困难。可通过冥想呼吸练习、听轻音乐、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压力。认知行为疗法能纠正对失眠的过度担忧,建立正向睡眠联想。
日间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能提升深度睡眠时长。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瑜伽拉伸或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进入放松状态。
改善睡眠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习惯,晚餐后散步20分钟有助于消化,睡前饮用甘菊茶含芹菜素等镇静成分。注意避免依赖安眠药物,持续失眠超过两周或伴随日间功能障碍时,建议到睡眠专科就诊评估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