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治疗

葛剑 主任医师

葛剑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控制原发疾病、内镜干预等方式治疗。该病症通常由幽门功能失调、胆囊疾病、长期用药刺激、胃手术后遗症、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高脂、辛辣及酸性食物摄入,避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南瓜的摄入可促进胃肠蠕动。每日采用少量多餐原则,餐后保持直立位1-2小时,睡前3小时禁食。需特别注意避免酒精、浓茶、咖啡等可能加重反流的饮品。

2、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胆汁酸结合剂如考来烯胺。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减少胃酸分泌。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症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3、改善生活习惯:

控制体重至正常范围,避免腹压增高的紧身衣物。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戒烟并减少情绪紧张,因尼古丁和应激状态会降低幽门括约肌张力。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胃肠生物钟稳定。

4、控制原发疾病:

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患者需针对胆道疾病进行治疗。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糖以预防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胃肠动力异常。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评估用药必要性,必要时更换为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

5、内镜干预:

对于顽固性病例可考虑内镜下幽门成形术或射频治疗。严重胆汁反流伴巴雷特食管等并发症时,可能需进行抗反流手术如胃底折叠术。内镜治疗前需完善食管pH监测和胃镜检查评估反流程度。

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腹肌力量的运动,但避免饱餐后立即运动。可尝试中医调理如针灸足三里穴,或饮用少量温蜂蜜水缓解胃部不适。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变化,出现持续上腹痛、呕吐胆汁或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建立饮食日记记录症状与食物的关联性,有助于个性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