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婴儿鼻子里有鼻涕可通过物理清理、调整环境湿度、母乳喂养、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婴儿鼻腔分泌物增多通常由生理性因素、环境刺激、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鼻腔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使用婴儿专用吸鼻器或棉签轻柔清除鼻腔分泌物。操作时固定婴儿头部避免晃动,选择光线充足的环境,棉签蘸取少量温水软化分泌物后再清理。避免使用成人棉签或尖锐工具,防止损伤鼻黏膜。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可稀释鼻腔分泌物。使用加湿器时每日更换水源,避免滋生细菌。冬季取暖期间可在房间放置清水盆,远离空调直吹区域。湿度不足会导致分泌物黏稠形成鼻痂。
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强呼吸道防御功能。哺乳时保持45度角体位,喂奶后竖抱拍嗝10分钟。母乳喂养婴儿鼻腔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较高,有助于抑制病原微生物定植。
选用0.9%等渗盐水滴鼻液,每次每侧鼻腔滴入1-2滴。滴注后保持头低位30秒,分泌物软化后用球形吸引器吸出。每日使用不超过3次,过度冲洗可能破坏鼻腔微环境。
伴随发热、呼吸急促、拒奶等症状需儿科就诊。黄色脓性鼻涕持续3天以上提示细菌感染,透明水样涕伴喷嚏可能为过敏反应。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等结构异常需耳鼻喉科专科处理。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香水等刺激物。哺乳期母亲应均衡摄入维生素A、C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等。婴儿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定期更换床单减少尘螨接触。观察鼻涕颜色变化,清涕转为黄绿色时记录出现时间。睡眠时适当垫高头部15度,使用宽口奶瓶减少吞咽空气。避免用力擤鼻导致中耳炎风险,外出时可佩戴透气口罩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