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中后期如何治疗

胡乃文 副主任医师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脑出血中后期可通过控制血压、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脑出血中后期通常由血管损伤、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后期需持续监测并稳定血压。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血压控制目标通常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同时需避免血压波动过大诱发再出血。

2、康复训练:

针对运动功能障碍需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训练等。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功能重塑,改善肢体肌力、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强度需根据患者耐受度逐步增加,避免过度疲劳。

3、营养支持:

脑出血患者常伴随吞咽困难导致营养不良,需评估营养状况并制定个体化方案。可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匀浆膳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严重吞咽障碍者需通过鼻胃管或胃造瘘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4、并发症预防:

长期卧床易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需定期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对大小便失禁患者需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5、心理干预:

脑出血后抑郁焦虑发生率高达40%-50%,需进行专业心理评估和疏导。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负面情绪,配合家庭支持和社会参与促进心理康复。严重心理障碍者可酌情使用抗抑郁药物。

脑出血中后期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食用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根据体能状况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监测出血吸收情况,每3-6个月进行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检测。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技能,为患者创造安全无障碍的生活环境,避免跌倒等意外发生。出现头痛加重、意识改变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