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鼻塞流涕可通过鼻腔冲洗、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糖皮质激素鼻喷剂、抗感染治疗等方式缓解。鼻塞流涕通常由过敏性鼻炎、感冒、鼻窦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鼻腔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清洁鼻腔,能有效清除鼻腔分泌物和过敏原。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初期,每日2-3次可缓解黏膜水肿。操作时注意水温接近体温,冲洗后保持头部前倾姿势。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能阻断组胺受体,快速缓解打喷嚏和清水样鼻涕。对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引发的症状效果显著,服药后30分钟起效。需注意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青光眼患者慎用。
羟甲唑啉等鼻用减充血剂可收缩鼻腔血管,5分钟内改善鼻塞症状。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避免反跳性充血。高血压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妊娠期妇女禁用含麻黄碱类制剂。
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鼻喷激素能抑制炎症反应,对持续性鼻塞和鼻息肉效果显著。需规律使用1-2周达最大疗效,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鼻腔干燥。使用后需清洁喷头避免真菌感染。
细菌性鼻窦炎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疗程10-14天。病毒性感冒可配合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伴发热、脓涕持续超过10天者需进行鼻窦CT检查。
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饮用1.5-2升温水有助于稀释分泌物。生姜红糖茶可缓解风寒型鼻塞,薄荷精油蒸汽吸入能暂时改善通气。避免用力擤鼻以防中耳炎,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过敏原,严重鼻中隔偏曲者考虑手术矫正。出现血性分泌物、单侧持续性鼻塞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排除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