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脑出血可能引发脑水肿、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癫痫发作、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脑出血后血液积聚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引发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水肿会进一步增加颅内压,表现为头痛加剧、意识障碍加深。需通过脱水药物控制,同时监测生命体征。
卧床患者因咳嗽反射减弱易发生吸入性肺炎,长期插管治疗可能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为发热、痰液增多。需定期翻身拍背,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屏障受损,胃酸侵蚀导致溃疡出血。临床可见呕血、黑便,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出血时需禁食并补充血容量。
出血灶刺激大脑皮层异常放电,多发生在急性期。表现为肢体抽搐、意识丧失,频繁发作会加重脑损伤。需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保持呼吸道通畅。
肢体活动受限导致血流缓慢,凝血功能亢进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表现为患肢肿胀、皮温升高,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建议早期被动活动肢体,高危患者使用抗凝药物。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每日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语言功能障碍者可进行发音训练,认知障碍患者建议家属配合记忆康复练习。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出现发热或意识变化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