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拉稀水是什么原因

王晏美 主任医师

王晏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拉稀水样便可能由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肠道功能紊乱、慢性肠炎等原因引起。

1、饮食不当:

摄入变质食物、生冷刺激食物或过敏原后,肠道黏膜受刺激加速蠕动,导致水分未被充分吸收。常见于食用不洁海鲜、未煮熟肉类或乳糖不耐受者饮用牛奶后。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轻度症状可自行缓解。

2、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小肠上皮细胞,破坏绒毛结构影响水分吸收。多伴随发热、呕吐,粪便呈蛋花汤样。需补充电解质溶液防止脱水,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

3、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菌等产生的肠毒素刺激肠壁分泌大量液体。典型表现为腹痛后排水样便,可能含黏液脓血。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轻症可用盐酸小檗碱,重症需抗生素治疗。

4、肠道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因内脏高敏感性,在应激状态下出现肠蠕动亢进。排便前腹部绞痛,便后缓解,粪便常带泡沫。可选用匹维溴铵调节肠道运动,配合益生菌改善菌群平衡。

5、慢性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导致结肠吸收功能障碍。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伴体重下降,肠镜检查可见黏膜糜烂。需长期使用美沙拉嗪维持治疗,急性期需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

腹泻期间建议采用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泥、吐司,避免高纤维及高脂食物。每日补充2000毫升以上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可适量饮用含钾的椰子水。注意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若持续48小时未缓解或出现血便、高热、意识模糊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严重感染或器质性疾病。恢复期逐步添加易消化蛋白质如蒸蛋羹,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脱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