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原因

周玮琰 副主任医师

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视网膜静脉阻塞可能由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管炎症、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引起。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升高会导致视网膜静脉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引发血栓形成。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动脉常出现硬化,压迫相邻静脉导致血流受阻。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眼底,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降压药物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钙通道阻滞剂。

2、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会显著增加视网膜静脉阻塞风险。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基底膜增厚,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糖尿病患者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时,常伴随视网膜出血、棉絮斑等眼底改变。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低于7.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3、高脂血症:

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间接影响视网膜静脉回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可能引发静脉受压或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脂异常患者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可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

4、血管炎症:

视网膜血管炎、白塞氏病等炎症性疾病可直接损伤静脉血管壁。炎症因子释放会激活凝血系统,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血管白鞘等体征。治疗需针对原发炎症疾病,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5、血液高凝: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蛋白C缺乏等凝血功能异常疾病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类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常突然发生,可能伴随视盘水肿和广泛视网膜出血。确诊需进行凝血功能全套检查,治疗可能需要长期抗凝。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深海鱼类摄入以补充ω-3脂肪酸。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严格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每3-6个月进行眼底检查。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