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药会引起白细胞低

孟莉 主任医师

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

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见药物包括抗肿瘤药、抗生素、抗甲状腺药、免疫抑制剂及解热镇痛药。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的机制主要有骨髓抑制、免疫破坏及药物毒性作用。

1、抗肿瘤药物:

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化疗药物通过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这类药物会干扰DNA合成,直接影响造血干细胞增殖,通常在用药后7-14天出现白细胞下降。临床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2、抗生素类:

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可能引发骨髓造血障碍。氯霉素的硝基苯结构可抑制线粒体蛋白合成,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磺胺类药物则可能通过免疫机制破坏外周血白细胞。用药期间出现发热、咽痛等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

3、抗甲状腺药: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时可能引起粒细胞缺乏。这类药物通过免疫介导的骨髓抑制机制,通常在用药2-3个月后发生。患者出现咽痛、高热等表现时需立即停药并检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4、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环孢素等药物通过抑制T细胞功能间接影响造血微环境。硫唑嘌呤的代谢产物可干扰嘌呤合成,导致骨髓造血祖细胞凋亡。使用期间需每1-2周监测血象,白细胞低于3×10⁹/L时应减量或停药。

5、解热镇痛药:

安乃近、氨基比林等吡唑酮类药物可能诱发免疫性粒细胞减少。这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白细胞膜蛋白结合,引发抗体介导的细胞破坏。临床已限制使用此类药物,建议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更安全的替代品。

药物性白细胞减少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生冷食物,注意手卫生。建议每日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出现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需立即复查血常规,必要时进行保护性隔离。长期用药者建议每1-2周监测血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