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肠胃炎的原因

葛剑 主任医师

葛剑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肠胃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是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污染食物或接触传播,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突发水样腹泻和呕吐。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病程通常具有自限性。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通过未煮熟肉类或变质食品进入消化道,产生肠毒素直接损伤肠道。细菌性肠胃炎多伴随发热、黏液脓血便,严重时可引发脱水或败血症,需抗生素干预治疗。

3、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过量摄入辛辣刺激食物或酒精会破坏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生冷食物可能诱发肠蠕动紊乱,未彻底清洗的果蔬残留农药也会刺激肠道,这类非感染性肠胃炎症状较轻,调整饮食后多可缓解。

4、药物刺激: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肠黏膜保护机制。部分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时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药物相关性腹泻,通常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

5、免疫异常: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发慢性肠胃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肠道组织造成持续性炎症。这类患者除腹痛腹泻外,常伴有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需免疫调节治疗。

预防肠胃炎需注意饮食卫生,肉类充分加热至75℃以上,处理生熟食的刀具砧板分开使用。腹泻期间建议食用低渣饮食如米汤、馒头,避免乳制品加重肠胀气。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高热、血便时需及时就医,儿童及老年人更需警惕脱水风险,可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日常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