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甲状腺癌主要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四种类型,其中乳头状癌最常见且预后较好。
占甲状腺癌的80%以上,生长缓慢且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为癌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结构,核呈毛玻璃样改变。多数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预后,10年生存率超过90%。典型症状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超声检查常显示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结节。
发生率约10%-15%,通过血行转移至肺和骨骼的风险较高。癌细胞形成滤泡样结构但缺乏乳头状癌的核特征。手术需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可能需放射性碘治疗。常见于碘缺乏地区,部分病例由良性滤泡性腺瘤恶变而来。
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占3%-5%,可分泌降钙素导致腹泻等症状。约25%为遗传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相关。确诊需检测血清降钙素和癌胚抗原,治疗需甲状腺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罕见但恶性程度最高,占1%-2%,多见于60岁以上患者。肿瘤生长迅速且早期侵犯周围组织,平均生存期仅3-7个月。病理表现为高度异型性细胞,对放化疗敏感性差,手术往往难以完全切除。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维持正常代谢,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和颈部超声。日常应保证适量碘摄入,海带、紫菜等海产品每周食用2-3次为宜。避免颈部受压和剧烈转动,术后三个月内限制上肢大幅度运动。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复查,遗传性髓样癌患者直系亲属建议进行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