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检查方法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甲状腺癌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活检、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通过高频声波成像可清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及血流情况。典型恶性结节特征包括微钙化、边缘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等。超声弹性成像还能评估结节硬度,辅助判断良恶性。该检查无辐射、操作简便,适合作为初筛手段。

2、细针穿刺活检:

细针穿刺活检是确诊甲状腺癌的金标准,在超声引导下用细针抽取结节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根据Bethesda系统将结果分为6类,其中Ⅳ类及以上提示恶性风险显著增高。对于直径大于1厘米的结节或具有恶性超声特征的结节,建议进行此项检查,准确率可达90%以上。

3、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主要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甲状腺球蛋白Tg升高可能提示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降钙素检测对髓样癌诊断具有特异性。同时需检查TSH、FT3、FT4等评估甲状腺功能状态,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4、影像学检查:

CT或MRI用于评估肿瘤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特别是对胸骨后甲状腺肿或巨大肿瘤的术前评估。PET-CT多用于复发或转移灶的定位,能发现传统影像学难以检测的微小病灶。放射性核素扫描则可判断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

5、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通过分析BRAF、RAS、RET等基因突变辅助诊断。BRAF V600E突变常见于乳头状癌,RET基因重排与髓样癌相关。对于家族性甲状腺癌或年轻患者,基因检测还能筛查遗传易感性,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甲状腺癌确诊后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硒元素的海产品、坚果等食物,限制高碘食物的过量摄入。术后患者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医嘱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剂量。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颈部剧烈转动。术后半年内每3个月复查超声,观察淋巴结和甲状腺床情况,长期随访中需关注骨密度和心血管健康。出现声音嘶哑、颈部肿块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