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呼吸内科
感冒时清鼻涕转为黄鼻涕通常由病毒性感染继发细菌感染、炎症反应加重、鼻腔黏膜损伤、免疫细胞聚集、分泌物浓缩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对症处理、鼻腔护理、免疫调节、水分补充等方式缓解。
病毒性感冒初期多表现为清涕,当合并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释放酶类物质,导致鼻涕变黄。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需通过血常规或分泌物培养确诊,必要时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治疗。
病程进展期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加剧,血管通透性增加使炎性渗出物增多,其中包含大量脱落上皮细胞和蛋白质成分,与空气接触氧化后呈现黄色。可选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局部炎症,配合生理盐水冲洗稀释分泌物。
反复擤鼻或病毒感染直接损伤纤毛上皮,修复过程中坏死的黏膜细胞与黏液混合形成黄涕。此时需避免用力擤鼻,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黏膜修复,保持室内湿度50%-60%减少干燥刺激。
黄涕中的颜色主要来自中性粒细胞释放的髓过氧化物酶。每毫升脓性鼻涕约含500万-1000万个白细胞,这是机体清除病原体的正常反应。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剂可增强免疫功能,缩短病程。
水分摄入不足或空气干燥导致鼻腔分泌物浓缩,溶菌酶等蛋白质成分浓度升高显现黄色。建议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睡前用温热毛巾敷鼻促进分泌物排出。
感冒期间需保持充足休息,每日睡眠不少于7小时。饮食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南瓜、胡萝卜等橙黄色食物,有助于黏膜修复;避免辛辣刺激及乳制品摄入减少黏液分泌。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但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耗氧量。若黄涕持续超过10天伴头痛发热,需警惕鼻窦炎可能,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进行鼻内镜或CT检查。居家护理可每日2次用40℃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冲洗后15分钟内避免用力擤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