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婴儿脑震荡主要表现为呕吐、嗜睡、易激惹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或抽搐。典型表现包括头部外伤后哭闹不安、喂养困难、睡眠模式改变,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前囟门膨隆或瞳孔不对称。
脑震荡后呕吐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发生在受伤后1-2小时内。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轻微脑组织震荡即可刺激呕吐中枢。呕吐通常呈喷射性,可能反复发作4-6次,与进食无关。需注意与普通吐奶区别,脑震荡引起的呕吐常伴随面色苍白、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表现为嗜睡或异常烦躁交替出现。受伤后可能出现持续昏睡状态,难以唤醒,或表现为异常哭闹、拒绝安抚。意识状态改变反映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功能受损,严重时可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但婴幼儿期典型昏迷较少见。需密切观察对声音、光线刺激的反应能力。
未闭合的前囟门张力增高是婴儿特有的体征。正常前囟门平坦或轻微凹陷,脑震荡后可能呈现饱满或膨隆,触摸时有紧绷感。此症状提示可能存在颅内压增高,常伴随头围增大、头皮静脉怒张。需与脱水导致的囟门凹陷进行鉴别。
可能出现肢体肌张力增高或减低,表现为四肢僵硬或松软无力。部分患儿会出现不自主的肢体抖动或抽搐,类似惊厥发作。这些症状反映运动皮层或锥体外系受损,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需警惕颅内出血可能。
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对光反射迟钝是严重脑损伤的征兆。正常婴儿瞳孔直径约2-4毫米,脑震荡后可能出现单侧瞳孔扩大固定。检查时需注意环境光线强度,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不足提示动眼神经受压。
婴儿脑震荡后应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剧烈摇晃和搬动。24小时内每2小时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反应和肢体活动。喂养时采取少量多次原则,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汤、稀释配方奶。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感官刺激如轻声说话、柔和抚触,促进神经系统功能修复。若出现持续呕吐、抽搐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