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胆道闭锁可能由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围产期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基因突变及胆汁酸代谢障碍等原因引起。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葛西手术、肝移植、药物辅助治疗、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管理。
胚胎期胆管系统发育受阻是主要病因,表现为肝内外胆管纤维化闭锁。可能与胎儿期胆管重塑过程异常有关,需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胆管缺失或狭窄。早期葛西手术可重建胆汁引流通道。
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宫内感染可能导致胆管上皮损伤。患儿常伴黄疸、陶土色大便,血清学检测可见IgM抗体阳性。抗病毒治疗联合免疫调节可缓解炎症进展。
母胎界面免疫失调引发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病理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胆管壁。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抑制免疫反应,但需监测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JAG1、NOTCH2等基因变异影响胆管形成,多合并其他畸形如阿尔茨海默综合征。基因检测明确突变类型,严重病例需评估肝移植指征。
CYP7B1酶缺陷导致毒性胆汁酸蓄积,损伤胆管细胞。熊去氧胆酸可促进胆汁排泄,晚期需补充脂溶性维生素预防佝偻病。
患儿应选择含中链甘油三酯的特殊配方奶粉,避免脂肪吸收不良。定期监测身高体重、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接种疫苗需避开免疫抑制期。术后每天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接触性护理时注意观察巩膜黄染程度变化。家长需学习经皮胆红素检测仪使用,记录大便颜色变化,发现白陶土样便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