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口腔脱皮可能是艾滋病的早期表现之一,通常由免疫系统受损、真菌感染、维生素缺乏、药物副作用或干燥综合征等原因引起。艾滋病患者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抗真菌药物、营养支持、口腔护理及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症状。
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口腔黏膜修复能力减弱,容易出现脱皮。需通过规范抗病毒治疗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等控制病毒复制,逐步恢复免疫功能。
白色念珠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脱屑。确诊需涂片检查,治疗常用氟康唑、制霉菌素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需保持口腔清洁。
艾滋病患者常伴随B族维生素如B2、B12缺乏,导致口角炎或舌炎。建议检测血清维生素水平,通过膳食补充动物肝脏、绿叶蔬菜或口服复合维生素制剂改善。
部分抗病毒药物如齐多夫定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炎。需由医生评估后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配合使用康复新液等促进黏膜修复的辅助药物。
艾滋病可能继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脱皮。可尝试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夜间使用加湿器,严重时需人工唾液替代治疗。
艾滋病患者出现口腔脱皮应每日使用软毛牙刷清洁,避免酒精类漱口水刺激。饮食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南瓜粥、蒸蛋羹,避免辛辣酸性食物。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油等抗炎食物,定期进行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若脱皮伴随溃疡出血或持续加重,需及时就诊排查其他机会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