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怀孕期间出现妇科炎症可通过保持清洁、调整饮食、规范用药、定期产检、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妇科炎症通常由激素变化、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病原体感染、原有疾病复发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清洗后阳光下晾晒。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阴道。避免盆浴或公共泳池浸泡,减少感染风险。
增加酸奶、豆制品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维持阴道菌群平衡。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增强免疫力。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避免促进念珠菌繁殖。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细菌性阴道炎可遵医嘱使用克林霉素等妊娠B类抗生素,霉菌感染适用克霉唑阴道栓剂。禁止自行购买洗液冲洗阴道,避免破坏酸碱平衡。用药期间观察胎动变化,出现腹痛或分泌物异常需复诊。
孕12周后每4周进行白带常规检查,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B超监测羊水性状变化,排查绒毛膜羊膜炎风险。妊娠糖尿病孕妇需加强血糖监测,高血糖环境易诱发感染。
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外阴灼痛或尿频尿急时,24小时内就诊妇科。发热伴下腹痛可能提示盆腔感染,需急诊处理。胎膜早破者需排除上行感染,必要时住院静脉抗炎治疗。
孕期需选择低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或散步,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内,增强盆底肌张力同时避免过度疲劳。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使用孕妇枕减轻腹部压力。心理方面可通过冥想缓解焦虑情绪,避免精神压力降低免疫力。注意记录分泌物性状变化,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演变过程。妊娠中晚期避免性生活刺激,防止炎症加重或逆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