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妇科炎症可能由阴道菌群失衡、不良卫生习惯、免疫力下降、性传播感染、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
健康女性阴道内存在以乳酸杆菌为主的微生态环境,当频繁冲洗阴道、滥用抗生素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时,可能破坏菌群平衡。致病微生物过度繁殖会导致细菌性阴道病或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表现为白带异常及外阴瘙痒。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同时需恢复阴道酸性环境。
经期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穿不透气化纤内裤、如厕后错误擦拭方向由后向前等行为,可能将肠道细菌带入阴道。这些习惯易诱发非特异性外阴炎或前庭大腺炎,出现红肿热痛症状。日常需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每2-3小时更换卫生用品。
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糖尿病控制不佳等情况会削弱免疫功能。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易引发宫颈炎或盆腔炎,常伴有下腹坠痛和异常阴道出血。建议保证7-8小时睡眠,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
无保护性行为可能传播淋病奈瑟菌、阴道毛滴虫等病原体。这类感染易导致淋菌性宫颈炎或滴虫性阴道炎,典型症状为脓性分泌物伴尿频尿痛。确诊后需性伴侣同治,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妊娠期、哺乳期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变化会使阴道黏膜变薄,糖原含量减少。这种环境易诱发萎缩性阴道炎或复发性霉菌感染,常见外阴灼痛和性交疼痛。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可改善黏膜状态。
预防妇科炎症需建立科学生活习惯: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灌洗阴道,性行为前后注意清洁;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内裤并单独手洗;经期避免盆浴和游泳;饮食上增加酸奶、蔓越莓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久坐。出现持续异常分泌物、外阴溃疡或下腹剧痛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