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儿童耳朵痛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聍栓塞、外伤或气压变化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外耳道皮肤感染是常见诱因,多因掏耳损伤或游泳进水导致细菌滋生。表现为耳道红肿、触碰疼痛,可能伴随黄色分泌物。需避免抓挠,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克洛。
急性中耳炎多继发于感冒,病原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典型症状为剧烈耳痛伴听力下降,婴幼儿可能出现发热、哭闹。治疗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鼻腔喷糠酸莫米松缓解咽鼓管水肿。
耳垢堆积压迫耳道会引起胀痛,常见于耳垢分泌旺盛或清理不当的儿童。表现为耳闷、耳鸣,检查可见褐色块状耵聍。建议由医生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冲洗,禁止自行掏挖。
耳道异物如玩具零件、掏耳过度或头部撞击均可导致疼痛。可能伴随皮肤破损或少量出血。需及时清除异物,破损处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鼓膜穿孔需耳鼻喉科处理。
飞行或潜水时气压骤变可能引发航空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闷痛、耳鸣。可通过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疼痛持续需排除鼓室积液。
建议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用棉球堵住外耳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猕猴桃、西兰花,增强免疫力。避免二手烟暴露,感冒时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伴随高热或耳流脓,需立即就诊耳鼻喉科进行耳镜检查与听力测试。哺乳期婴儿宜采用半竖立姿势喂奶,减少奶液逆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