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杂音多数情况下不属于大病,但需根据杂音性质、伴随症状及基础疾病综合评估。心脏杂音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如血流加速、心脏瓣膜病变、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处理方式主要有定期随访、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等。
生理性杂音多见于儿童、青少年或孕妇,由血流速度加快如贫血、发热、运动后产生。杂音通常为柔和、短暂的收缩期杂音,无心脏结构异常。此类杂音无需特殊治疗,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
病理性杂音常与心脏瓣膜病变有关,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能与风湿热、老年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轻度病变可通过利尿剂如呋塞米、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控制症状,中重度需考虑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可导致特征性杂音,多伴随发育迟缓、紫绀等症状。婴幼儿期可通过介入封堵术或开胸手术矫正,成人未干预者可能进展为肺动脉高压,需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波生坦延缓病情。
细菌感染心内膜可引发新出现的杂音,常伴发热、皮肤瘀点。可能与拔牙等侵入性操作有关,需紧急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联合庆大霉素,严重瓣膜赘生物需手术清除。
扩张型心肌病或心力衰竭患者因心脏扩大导致瓣膜相对关闭不全,产生收缩期杂音。可能与长期高血压、冠心病有关,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规范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改善预后。
日常需监测血压、心率,避免高盐饮食及过度劳累。生理性杂音建议每1-2年复查心脏超声;病理性杂音患者应遵医嘱用药,术后定期评估心功能。出现胸痛、晕厥或呼吸困难加重时需立即就医。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心血管健康,但竞技性运动需经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