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杂音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现象,但病理性杂音可能提示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主要危害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风险增加、心脏负荷加重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事件以及影响生长发育儿童患者。
病理性心脏杂音常伴随心脏瓣膜缺损或异常通道,血流湍流易导致心内膜损伤,为细菌定植创造条件。未经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引发败血症、瓣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需通过血培养确诊后使用抗生素治疗,重症患者可能需瓣膜修复手术。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二尖瓣反流等病变引起的杂音,会导致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心肌代偿性肥厚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早期可通过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物控制症状,终末期需考虑瓣膜置换术。
室间隔缺损等结构性心脏病引起的杂音,可能干扰心脏电传导系统。患者易出现室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晕厥或猝死。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明确诊断,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导管消融术。
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二尖瓣狭窄杂音,左心房血流淤滞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脑梗死、肾梗死等栓塞事件,需长期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必要时行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改善血流。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脏杂音若未及时干预,机体长期缺氧可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运动耐力低下,部分出现杵状指趾。需通过心脏超声评估缺损程度,小型缺损可能自愈,大型缺损需在学龄前完成矫治手术。
对于生理性心脏杂音,建议每年进行心脏听诊随访,避免剧烈运动时脱水。日常注意口腔卫生以减少感染风险,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活动耐力下降时需及时就医。孕妇及儿童应保证充足蛋白质和铁元素摄入,维持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心脏代偿负担。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可增强心肌储备功能,但应避免竞技性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