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的教育宣传

高云 副主任医师

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7%-10%。抢救措施主要包括立即心肺复苏、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叫急救系统、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中断按压。

1、立即心肺复苏:

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持续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正确的心肺复苏可维持重要器官血流灌注,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2、使用除颤器:

自动体外除颤器应在3分钟内使用,设备会自动分析心律并提示是否需要电击。使用前需确保患者胸部干燥,按照语音提示贴放电极片。早期除颤可显著提高室颤患者的存活率,公共场所配置除颤器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

3、呼叫急救系统:

实施抢救同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准确报告事发地点和患者状况。保持通话状态,按调度员指导进行操作。专业医疗团队到达后可提供高级生命支持,包括气管插管、静脉给药等强化治疗措施。

4、保持气道通畅:

抢救时需将患者置于硬质平面,头部后仰抬起下颌,清除口腔异物。避免过度通气,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可见胸廓起伏即可。气道管理能预防缺氧性脑损伤,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概率。

5、持续有效按压:

按压需快速有力且允许胸廓完全回弹,多人抢救时应每2分钟轮换操作。避免因检查脉搏、移动患者等中断按压超过10秒。高质量持续按压能使冠状动脉灌注压达到有效水平,维持心脑供血。

心脏骤停抢救需全民普及急救知识,建议18岁以上成年人每两年复训心肺复苏技能。家庭可配备急救包和除颤器,社区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日常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体检筛查心血管风险因素。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时及时就医,降低心脏骤停发生风险。抢救成功后需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心理调适和药物治疗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