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染,具体传播方式包括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输血或器官移植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等。
未使用安全套的阴道交、肛交或口交均可造成病毒传播。男性精液和女性阴道分泌物中的HIV病毒可通过黏膜破损进入人体。多性伴侣、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男男性行为者因直肠黏膜更脆弱,感染概率较异性性行为更高。
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感染概率超过90%。共用注射器吸毒时残留血液直接进入血管。使用未消毒的纹身、穿耳器械可能造成传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针刺伤感染率为0.3%。
未经干预的母婴传播概率达15-45%。妊娠期胎盘微破损可导致宫内感染,分娩时产道接触带血分泌物可能感染,产后母乳喂养也可传播。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使传播风险降至1%以下。
理论上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等体液具有传染性,但唾液、汗液、泪液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深吻伴有口腔溃疡时存在极低传播可能。器官移植或人工授精如未严格筛查可能造成传播。
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游泳池、蚊虫叮咬等不会传播HIV。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极短,干燥环境下几分钟内失活。完整皮肤接触感染者体液不会造成传播。
预防艾滋病需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有创操作。感染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降低传染性。孕妇需在孕早期进行HIV筛查并规范用药。日常接触无需过度恐慌,但应避免高危行为。发生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阻断药物预防感染,需在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