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风湿性心脏病可通过药物控制、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和并发症管理等方式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通常由链球菌感染、免疫反应异常、心脏瓣膜损伤、遗传因素和反复风湿热发作等原因引起。
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抗凝药和利尿剂。抗生素如青霉素可预防链球菌感染复发;抗凝药如华法林能降低血栓风险;利尿剂如呋塞米可缓解心力衰竭症状。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范使用,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和副作用。
严重瓣膜病变需手术干预,常见方式包括瓣膜修复术和人工瓣膜置换术。机械瓣耐久性好但需终身抗凝,生物瓣无需抗凝但使用寿命有限。手术时机需根据心功能、症状严重程度和瓣膜病变类型综合评估。
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运动但保持适度有氧活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每3-6个月需复查心脏超声、心电图和血液检查,监测心功能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气促加重、下肢水肿或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育龄女性患者需在孕前进行心脏评估。
常见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需限制液体摄入并使用强心药物;房颤患者需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进行有创操作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多摄入新鲜蔬果和优质蛋白;选择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保持口腔卫生,定期牙科检查;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随身携带医疗信息卡,记录用药情况和主治医生联系方式。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有血压计和体重秤,每日监测基础指标。心理上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参加病友互助小组获取社会支持。病情稳定者可从事轻体力工作,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高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