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有哪些危害性

郝盼盼 主任医师

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低血压的危害性主要包括脑供血不足、心脏功能受损、跌倒风险增加、肾功能异常及生活质量下降。长期低血压可能引发晕厥、心绞痛、慢性疲劳等问题。

1、脑供血不足:

血压过低会导致大脑血流灌注减少,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快速起身时症状尤为明显。

2、心脏功能受损: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尤其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者风险更高。长期低血压状态还会导致心脏代偿性增大,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部分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3、跌倒风险增加:

突发血压下降易引起晕厥或黑矇,中老年人因此跌倒可能导致骨折、硬膜下血肿等二次伤害。数据显示,低血压患者跌倒发生率是正常血压者的2-3倍,冬季清晨风险最高。

4、肾功能异常:

肾脏血流灌注不足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电解质紊乱。长期低血压可能造成肾小管缺血性损伤,严重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尿常规检查常见微量蛋白尿。

5、生活质量下降:

慢性低血压患者常伴有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影响工作学习效率。部分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夏季高温环境症状往往加重。

建议低血压人群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足量水分和电解质,可适当增加咸味食物。穿着弹力袜有助于改善体位性低血压,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太极拳、游泳等温和运动能增强血管调节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若出现反复晕厥或意识障碍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合并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