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呼吸内科
正常人肺部可能存在微小结节,但并非所有人都有临床意义的肺结节。肺结节检出率受年龄、吸烟史、环境暴露、影像技术灵敏度、慢性炎症史等因素影响。
40岁以上人群肺结节检出率显著上升,这与肺部长期接触外界刺激物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肺泡间隔纤维化、炭末沉积等生理性改变可能形成微小钙化灶,通常直径小于3毫米且边缘光滑,无需特殊处理。
吸烟者肺结节发生率是非吸烟者的2-3倍。烟草中的焦油颗粒会沉积在细支气管末端,引发局部组织增生反应,形成所谓的"吸烟者结节"。这类结节多为实性,需定期随访观察变化。
长期接触粉尘、雾霾或工业污染物的人群更易出现肺结节。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在肺泡沉积后,可能被巨噬细胞包裹形成肉芽肿性结节,常见于煤矿工人、建筑从业者等职业群体。
高分辨率CT的普及使亚毫米级结节检出率大幅提升。传统胸片只能发现5毫米以上结节,而薄层CT可检测到2-3毫米的微小结节,这部分结节多数为良性淋巴组织或血管交叉影。
既往肺炎、结核等感染性疾病可能遗留纤维瘢痕结节。这类结节通常伴有钙化或胸膜牵拉征,活动性感染治愈后形成的结节一般保持稳定,无需干预。
建议普通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尤其是长期吸烟或存在职业暴露者。日常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佩戴口罩防护粉尘,适当食用白萝卜、百合等润肺食物,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增强肺功能。若发现结节短期内增大、出现毛刺征或混合密度特征,需及时至呼吸科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