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咽喉痛的特点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患者咽喉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反复发作和伴随口腔黏膜病变,可能与免疫缺陷导致的感染有关。主要特点包括真菌感染高发、溃疡性病变、对抗生素反应差、伴随全身症状、病程迁延难愈。

1、真菌感染高发:

艾滋病患者因CD4+T淋巴细胞减少,易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鹅口疮,表现为咽喉部白色伪膜覆盖,刮除后可见充血基底。白色念珠菌感染占艾滋病相关咽喉炎的40%以上,常规抗细菌治疗无效,需使用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

2、溃疡性病变:

单纯疱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导致咽喉部多发性溃疡,溃疡直径常超过1厘米,边缘不规则且基底坏死。EB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毛状白斑,多位于舌缘或咽后壁,表现为不可刮除的白色突起病变。

3、抗生素反应差:

细菌性咽炎在艾滋病患者中约占15%,但常规青霉素治疗有效率不足50%。可能合并鸟型分枝杆菌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需通过咽拭子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用药,常见治疗方案包含克拉霉素联合乙胺丁醇。

4、伴随全身症状:

咽喉痛常伴有持续低热体温37.5-38.5℃、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消耗表现。约30%患者可触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质地硬、活动度差,多位于下颌角及颈后三角区。

5、病程迁延难愈:

普通咽喉炎病程通常1-2周,艾滋病患者症状可持续4周以上。反复发作的咽喉炎每年超过3次即提示免疫缺陷可能,需进行HIV抗体筛查。卡波西肉瘤侵犯咽部时会出现紫红色结节样病变,属于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艾滋病患者出现咽喉痛时应优先进行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饮食建议选择室温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每日用生理盐水含漱3-4次;保持口腔湿润可使用无糖口含片。体重下降超过10%需补充高蛋白营养剂,维生素B族和锌制剂可改善口腔黏膜修复。建议每3个月进行口腔科专项检查,出现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需立即就诊排除喉部机会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