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血病的早期症状和前兆

孟莉 主任医师

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

小儿白血病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反复发热、贫血体征、异常出血、骨关节疼痛和淋巴结肿大。这些表现可能由造血功能异常、免疫缺陷、骨髓浸润、凝血功能障碍或感染等因素引起。

1、反复发热:

持续或反复低热是常见首发症状,因白血病细胞抑制正常免疫功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发热多伴有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特点,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夜间盗汗现象明显。需与普通感染性发热鉴别,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降低。

2、贫血体征: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导致血红蛋白下降,表现为面色苍白、活动后气促、食欲减退。婴幼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学龄儿童常见注意力不集中、体力下降。贫血程度与病程进展相关,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睑结膜苍白。

3、异常出血:

血小板减少引发皮肤黏膜出血倾向,表现为四肢瘀斑、牙龈渗血、鼻衄频发。特征性表现是轻微碰撞后出现大片皮下瘀血,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血尿或便血。出血症状往往呈现进行性加重趋势。

4、骨关节疼痛:

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引发四肢长骨钝痛,夜间疼痛加剧是典型特征。约30%患儿以关节肿胀为首发表现,易被误诊为生长痛或风湿病。疼痛多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及脊柱部位,活动受限程度与病情严重度相关。

5、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下等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是重要体征,肿物质地偏硬且活动度差。部分患儿伴随肝脾肿大,腹部触诊可发现肋下超过2厘米的质硬包块。进行性增大的淋巴结需通过活检明确性质。

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儿童,建议完善血常规、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等检查。日常护理需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感染,提供高蛋白、高铁饮食改善贫血状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象变化,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出血倾向,接种疫苗需严格遵循血液科医师指导。家庭成员应学习基础护理知识,及时发现发热等病情变化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