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食需注意什么

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早产儿喂食需注意营养强化、喂养方式调整、消化耐受性监测、感染预防及生长评估五个关键点。

1、营养强化:

早产儿需使用强化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母乳需添加母乳强化剂补充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素,早产儿配方奶的热卡密度通常为22-24kcal/30ml。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能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铁剂等微量营养素,需在新生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调整。

2、喂养方式:

根据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选择鼻胃管喂养、奶瓶喂养或直接哺乳。胎龄小于34周者多需管饲,采用微量喂养策略从0.5-1ml/kg开始。喂养时保持45度半卧位,奶嘴选择超慢流速型,喂养间隔时间通常为2-3小时。

3、消化监测:

需观察腹胀、胃潴留、呕吐等不耐受表现。胃潴留量超过前次喂养量的50%时应暂停喂养。大便性状异常如黏液便、血便需警惕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时可改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或添加益生菌制剂。

4、感染防控:

所有喂养器具需严格消毒,母乳需60℃巴氏消毒30分钟。配制好的奶液常温存放不超过2小时,现配现用。医护人员及家长接触婴儿前需规范洗手,避免经口传播病原体。

5、生长评估:

每日监测体重增长15-20g/kg为理想目标,每周测量头围及身长。定期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评估营养状况。出院后需持续随访至矫正月龄2岁,使用早产儿专用生长曲线图进行评价。

早产儿出院后建议继续使用强化营养方案至矫正月龄40周,过渡期可尝试母乳与强化剂混合喂养。喂养环境需保持25-28℃室温,采用袋鼠式护理促进消化吸收。定期进行神经发育评估,发现喂养困难及时转诊至儿童康复科。家长需记录每日摄入量及大小便情况,避免过度喂养或营养不足,矫正月龄6个月前不建议添加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