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多数情况下甲减产妇的母乳对宝宝无明显影响,但需关注母亲甲状腺功能状态。主要影响因素有母亲甲状腺激素水平、药物使用情况、母乳喂养时机、婴儿甲状腺功能筛查、母亲营养状况。
产妇甲状腺激素水平直接影响母乳质量。当母亲甲状腺功能减退未控制时,母乳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可能不足。规范治疗后,母乳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浓度可维持在正常范围,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求。
左甲状腺素钠是甲减治疗常用药物,该药物分子量较大,进入母乳的量极低。临床研究显示,母亲服用常规剂量左甲状腺素钠时,婴儿通过母乳摄入的药物量仅为治疗剂量的0.1%以下,不会干扰婴儿甲状腺功能。
建议在服药后3-4小时再进行母乳喂养。虽然左甲状腺素钠在母乳中浓度极低,但药物在服药后2-3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适当间隔时间可进一步降低药物通过母乳传递的可能性。
新生儿出生后需常规进行足跟血甲状腺功能筛查。先天性甲减发病率约为1/2000,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智力发育障碍。即使母亲患有甲减,只要婴儿筛查结果正常,通常无需过度担忧母乳喂养风险。
甲减产妇需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营养素摄入。碘缺乏会加重甲状腺功能异常,建议每日摄入250微克碘,可通过加碘盐、海带等食物补充。同时需注意蛋白质、维生素B族和硒的摄入,这些营养素对甲状腺激素合成至关重要。
甲减产妇应定期监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理想控制范围为0.3-2.5mIU/L。哺乳期间建议每6-8周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海产品、瘦肉、全谷物摄入,避免大量食用卷心菜、木薯等可能干扰甲状腺功能的食物。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状态,推荐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如散步、瑜伽。出现乏力、畏寒、体重异常增加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复查。